3岁丧父,7岁拍戏还债,19岁红遍全国:75岁的她,活成不败美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这首上个世纪红遍四方的歌曲,迄今仍是令人脍炙人口的经典。
而原唱萧芳芳,更是那个年代香港影坛的超级巨星。

从影43年,萧芳芳拍过上百部作品。
不仅是周星驰最合拍的搭档、张国荣心中永远的女神、王晶心中的演技第一;
还被CNN评为亚洲最伟大演员,甚至一度荣获柏林电影节、金像奖、金马奖三大影后殊荣。

可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却接连遭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天生耳疾、幼年丧父、中年失婚、晚年失聪。
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且跳出这些不幸,在人生长河上不断变换视角穿越迷茫,永远一往无前。
从萧芳芳身上,我们或许能明白:
若能像她那样舞动自己的坚强,人生又未尝不能顺流向前?

被“折断翅膀”的女孩,
幻变成舞台精灵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河流,有顺流也有逆流。
正如萧芳芳,也不是天生的幸运儿,总是和坎坷迷茫作伴。
但她对待人生的迷茫,又有着流动的视角,不曾真正迷失过自己。
1947年,萧芳芳出生于上海名门。
父亲萧乃震,是一位留学德国研究化工的学者。母亲成丰慧,是一位才女,擅绘丹青,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学生。

她原本,应该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然而2年后,父亲发现她的左耳听力出现问题。
为了给女儿治病,萧乃震携全家去了香港。
父亲因为投资失败,赔光了所有家产,还欠了巨额外债。
萧芳芳年仅3岁时,父亲就因患上胃癌去世,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为赚钱放弃了画画,转而帮电影明星设计衣服上的钉珠花。
工钱不多,运气不好还可能接不到活,维持生计都成问题。
1953年的一天,导演李化来到萧家拿衣服,刚巧遇上因为没钱交房租被赶出来的她们母女俩。
他叹了一口气,对成丰慧说:“我正在拍摄《小星泪》需要一个女孩,不如让芳芳来试一试?”
成丰慧有点犹豫不决,而一旁听到这话的萧芳芳,仿佛在人生的逆流中,看见了一棵救命的稻草。
她马上抱住李化的大腿,仰着头说:“叔叔,我要去拍戏。”

拍这部戏时,大段的台词萧芳芳总能脱口而出,出彩的表演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自此,她的命运开始顺流而上。
之后,又陆续拍摄《梅姑》、《苦儿流浪记》等电影,还获得了第二届东南亚最佳童星奖、旧金山国际电影展金奖等奖项。
那时,她唱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名震海内外,一时间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舞台精灵”。
光环加持下,萧芳芳并没有迷醉。
她想和别的普通孩子那样去学校读书,可是因为毁掉片约涉及巨额违约金,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所以,她只好继续拍戏,等待着人生下一站的机遇和选择。

爱情里“迷路”的女人,
蜕变成最美自己
萧芳芳灵动的视角,绝不止停留在事业上,对待爱情也一向如此。
1968年,21岁的萧芳芳,受到导演龙刚的邀请,出演了电影《窗》。
这部电影的监制就是男主角谢贤,彼时的谢贤渐渐被萧芳芳俏丽的容貌和浑然的才华所吸引,于是戏一拍完就开始追求她。
萧芳芳难以抵御谢贤的帅气和魅力,很快地就投入到对方的怀抱里。
然而,这段初恋似乎并没有让她找到真正的“依靠”。
相处中,萧芳芳发现自己热爱学习,谢贤却贪图玩乐,两人并不是真正的情投意合。
随后,她渐渐从痴迷状态清醒过来, 果断地选择了分手。

站在二十多岁的人生关口,萧芳芳始终懂得,勇敢割舍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告别一段失败的爱情后,她又继续竭尽全力地找寻自我。
1970年,她为了圆自己一个读书梦,在最红的时候选择了退出影坛,赴美留学。
经过3年苦读,萧芳芳顺利拿到了毕业证,成了香港第一位拥有学士学位的女明星。

回国后,她再一次受到导演龙刚邀请拍摄《广岛廿八》。
令萧芳芳不曾料想的是,因这部戏结缘台湾当红小生、林青霞心仪对象——秦祥林,在对方猛烈追求之下,她再一次坠入了爱河。
1974年,尽管母亲反对,她还是执意和秦祥林结了婚。
可是婚后不久,秦祥林便暴露了本性。他不再温柔体贴,即使面对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也要和萧芳芳争个输赢。
两人除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之外,秦祥林还总到外面吃喝玩乐,夜不归宿。
萧芳芳无法忍受他的秉性和背叛,再一次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不适合自己的男人。

离婚后,萧芳芳也没有萎靡不振,很快就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先是自编自导电影《跳灰》,结果票房、口碑双丰收,还成了香港新潮电影的鼻祖。
1980年,萧芳芳凭借电影《秋水长天》,还一举拿下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此时,萧芳芳不但演艺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还遇到了生命里对的人——TVB高层管理张正甫。
张正甫不但事业有成,还很专一,两人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后,就结了婚,生了2个女儿。
直到现在,他们一家过得都非常幸福。
而其实,这最后爱情的甘美,都是她一次次试错、勇敢地放弃和重新选择后,酿就的果实。


把生命活成一个圆,
需要我们一路向前
“生命是个‘圆’,宇宙一直在循环往复。”
诺贝尔奖获得者天文学家彭罗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是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是永远不会终结,也是顺流向前的。
就像萧芳芳,嫁给张正甫之后,本可安心做个阔太,可她非要进取地继续拍戏。
直到1993年,和李连杰拍《方世玉》时,耳疾日益严重化,才开始半退休的状态。

在拍摄《女人,四十》时,她的双耳完全失聪,因为神经细胞坏死,还产生了很严重的耳鸣。
无奈,1996年拍完《麻雀飞龙》后,她就告别了电影行业。
但是,她对生命依然热爱和充满激情。
一年后她去美国瑞吉斯大学读了硕士,并在这一年成立了护苗基金,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
从那之后,萧芳芳每次出现,都闪烁着慈善的光辉。

现在纵然年过七旬,她活得仍旧高贵。
人生从来不是没有选择的,即便之前发生的我们无法改变,但面对当下,我们却可以和萧芳芳那样,选择一路向前。
1、别太注重结果,体验生命本身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也许,我们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着一条不断向前且不可回逆的道路。
在宇宙浩瀚的视角中,时间只不过是伪命题,起点就是终点,而终点即是起点。
因此,如果我们在追逐自我的途中,太注重结果,我们就容易因为得失成败而迷失,甚或颓废和放弃。
当我们以新的视角,把生命看作一个过程的时候,那些坎坷和挫败,便不能成为阻挡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也更有力量奔赴未来。
亲爱的,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吧。
全然地去体验生命的过程,生命自能赐予我们丰盛的回馈。
2、找寻生命的意义,勇敢做自己
生命里总是会出现很多迷茫,即便我们逃脱了一个迷茫,接着可能还会遭遇新的迷茫。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那么,迷茫究竟来自何处呢?
答案是:意义感的缺失。
所以,我们需要找寻到生命的意义感。
带着思考问问自己:我终其一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当我们心中对此有了笃定的答案,我们完成或尚未抵达一个目标时,心里就不会感到莫名的迷茫。
而是清楚自己还有更新更远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们在这个循环付出的过程,也就不知不觉地穿越了一个又一个迷茫,成就了一个越来越勇敢的自己。

3、给人生注入希望感,向前顺流
心理学家Meissner指出,希望感,正是驱动我们继续这段不断向前的人生旅程的力量。
我们可以给人生注入希望感,推动人生不断向前。
如何找到这种希望感呢?
当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一件事,让自己产生一种“有可能”的感觉,继而就能从中产生希望感。
比如,萧芳芳总能在人生的低谷,重唤自己对演艺事业的热爱。
那么演绎这件事,就带给了她“有可能”的希望感,让她坚毅地重新起航。

再比如,我们在奔向目标时失败了,可能会有一些挫败失落感。
但如果在别的小目标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们就又找到了振作起来的希望感。
中国古典著作《系辞下传》中言:“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愿你我,都看清动态循环的人生隧道,也总能海棠依旧,顺流向前。

策划 | 六记
编辑 | 六记
相关新闻
《末代皇帝》拍摄趣闻(三)拍摄纪录片的启动过程
(接上篇)L越了解就越感到合拍片《末代皇帝》太不简单了,他心中泛起一股冲动,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让这次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重大的合拍影片不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于是他提笔向当时的北影厂厂长胡启明打了一份报告。L在...
新规第一月,爱奇艺网络电影分账有何变化?
《沉香如屑》陷入抄袭风波!爆料者晒出证据,牵扯9部原著
在光里逆战,在黑暗中成为孤勇者
看到一种说法:80后的发奋歌曲是《逆战》,00后的则是《孤勇者》。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逆战是在光里的逆战,有万人瞩目,过程中有鼓励的力量,不断地被支持、被孤立,光芒万丈。逆战有一种酣畅淋漓,一站到底,...
张远:我不是侥幸者
看完《欢迎来到蘑菇屋》已经挺长时间了,很开心再就业男团成为了许多人的欢乐源泉,也刷屏了我的各个社交平台。我看着他们,注意到了张远,他像一个孩子一样倔强而坚强,后来听他唱《侥幸者》,那时,我的人生也处在...